3 回复
根据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实施方案(2019-2022年)》的规定,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性课程,每个学年学习时间不少于36学时,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累计学时不少于150学时。因此,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修满的学时应不少于150学时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,建立健全课程体系、教学标准和考评体系,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社会服务,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。
只有通过全方位、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,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,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,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时要求是不少于35个课时。这些课时将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、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、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健康、压力和情绪管理、心理干预等内容。
同时,教育部还要求各级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段、性别、地域等因素,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,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受到系统、全面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。此外,学校还应该开展各种专题讲座、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,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