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雎有将才吗?

求助社区分类: 心理测试范雎有将才吗?

范雎有将才吗?

10 回复
生活晨报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答案如下:

范睢没有将才。

范睢是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。是著名的谋士。没有领兵出战的能力。再者说范睢的性格睚眦必报。没有大将风度。

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国白起经过长平之战绞杀了赵国主力部队四十多万人。范睢害怕白起功劳超过自己,就在秦昭襄王面前诬陷白起。结果是白起被秦昭襄王逼迫自杀。

生活更好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范雎没有将才,他适合制定战略,做宰相居中调度,而不是亲临一线指挥作战。范雎本是魏国人,因遭迫害无奈出走秦国,入秦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,帮助秦国不断餐食周边国家,极大削弱了东方六国。但范雎从来没有作为将领而直接参与战事,长平之战后,范雎鼓动秦昭襄王进攻邯郸,结果惨遭失败,可见他不具备将才。

xiaoting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     没有。他是政治家、纵横家、军事谋略家、战略家、外交家、秦国宰相。只能做军师,不能做统帅。

    公元前266年范雎出任宰相,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、商鞅变法图强之志,下开秦始皇、李斯统一帝业,“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”,使“使天下皆畏秦”。

   但范雎心眼小,因嫉妒进谗言害死战神白起,引发秦王不满,引咎辞职。

     

生活管家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范睢没有将才,他是地道的相才。范睢一度左右战国末期的形势发展,而成为一个著名的谋略家。范睢深谙进退之道,虚实之法。他辅佐秦王,被秦王拜相,奠定了秦国的基业。他鼓励秦昭襄王礼贤下士,为秦国未来的发展制定了策略——远交近攻。他的这一治国策,十分符合当时的局势,赢得了秦王的信任。他不仅对付了宣太后和魏冉,把他们赶下政治舞台,而且借秦王的手杀了白起,成为战国末期屈指可数的铁腕丞相。

xiaohan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有。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,字叔。后奔秦。

曾做过秦国丞相。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,军事谋

略家。在相位期间,题出过对古今中外,至今都有深远影响的许多军事谋略。如远交近攻,固干削枝等策略。为秦统一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所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。

生活实践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没有将才。

虽然历经磨难,范雎当上了秦国宰相,但他嫉贤妒能,缺乏担当,没有大局意识。

初出茅庐,他向秦王提出了“远交近攻”的策略,深得秦王赏识,拜他为客卿。

长平之战中,秦王使用范雎的“反间计计,成功大败赵军;秦将白起还想率军追击,由于范雎忌惮白起之才,秦王听从范雎之言而退兵。

后在邯郸之战,在白起回乡归隐的情况下,范睢将秦师惨败之责推脱给白起,致使白起郁闷而死。

小人之心度君子之人。

生活晨报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没有将才,他从来没有单独领兵打仗过,但是是一代名相。

范雎(?-前255年),字叔,魏国芮城(今山西芮城)人,著名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,秦国宰相,因封地在应城,所以又称为“应侯”。

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,见秦昭王之后,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,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。他主张将韩、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,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。

范遂被拜为客卿,之后,他又提醒昭王,秦国的王权太弱,需要加强王权。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,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,拜范雎为相。

范雎为人恩怨分明,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,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。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,王稽出任河东守。

前262年,长平之战爆发,两军对垒三年后,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,使得白起大破赵军。长平战后,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,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。

cuixiu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有将才。

范睢有眼光,他看出秦国打来打去,空有虚名,少有建树的原因是魏冉利用白起动用国力为自己服务,捞好处。到它国腹地去寻求自己的富庶之地,建自已的封地,尚不如司马錯的客观看法明确。丛观国家长远利害。魏冉是国相,东一耙子西一把,让白起只杀人立威,除了给列国带来仇恨无根本作用,辨证的看是章法太乱以及勾连互表现其能其威,以多打少,不光如此又显贪的无厌,临走拉走财宝千车之巨。而范睢多从秦国大局着手,提出现实的远交近方略,攻取蚕食周边士地削弱其力量,以切实状大自己,即交打结合均利秦国谋远,比张的纵横更近取一步,越显得稳妥可行,加上去除魏冉势力可使秦王放开手脚,不受多心将相之约束,新王相一心图国,秦昭王能不願意么。

生活知识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范雎没有将才是文臣。

范雎是战国末年秦国著名的政治家,他才华横溢,经常为秦昭王出谋划策,深得秦昭王赏识。

范雎刚步入政坛时,就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,由于魏国丞相魏齐听信了魏国大夫须贾的谗言,所以魏齐把范雎打断了肋骨,并扔到厕所里,还在他身上小便,魏人都以为他死了,就把他扔到荒野中,他醒来后找到好友郑安平一齐躲入深山,并改名为张禄。几年过去了,他和郑安平走出深山,遇到了秦国的使官王稽,郑安平向他推荐了范雎,于是,王稽带他来到秦国。

范雎在秦国呆了整整一年,才好不容易见到了秦王,他向秦王提出了“远交近攻”的策略,秦王非常赞赏,拜他为客卿。

公元前260年,秦派大军进攻赵国,赵国派老将廉颇带兵迎敌,廉颇采取坚守营垒的计谋,秦军怎么叫骂都不出来,秦国久攻不下。范雎向秦王献计,建议秦王用反奸计离间赵王和廉颇,秦王认为可行,就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,说秦国最害怕赵奢之子赵括,他英勇无敌,秦国没有人打得过他,廉颇老了,没用了。结果赵王竟然中计,把廉颇换了下来,用赵括“替补上阵”。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典型,只会打打嘴炮,死读兵书,不会灵活应变,而且十分骄傲,他把廉颇设下的兵阵全部改变,采用了主动进攻的方式,秦将白起见状大喜,佯败后退,赵括紧追不舍,等追到秦军的包围圈里他才发现中计,但为时已晚,只能做困兽之斗,最后还是落了个战死的下场,赵军大败,40万赵军俘虏被白起坑杀,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长平之战。

但此时,白起还想乘胜追击,可是范雎和白起有过节,范雎对秦王说:“秦军损失太大,还是撤军为好。”秦逐收兵。

接下来的邯郸之战,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,白起推脱自己有病回乡归隐,结果邯郸之战秦师惨败,死数万人马,范雎把所有罪责全推到白起身上,秦昭王信以为真,把白起降为普通士卒,白起悲愤交加,带病匆匆起程,范雎又添油加醋地说“白起得知邯郸之战失利,对您很有怨言。”秦王更是大怒,命令白起自裁,白起得到消息,立即自刎,一代将才,死有余恨。

范雎虽然非常有才,为秦王出谋划策,戎马半生,但是到了晚年,竟诬陷别人,这是他人生的一步错棋。

xiaohan 回复于 2023-09-28 之前

有。

值得肯定的是,范雎是一位比较高明的政治家,谋略家,也是话术家。说白了就是一位有想法,嘴皮子功夫也厉害的政治人物。